量化法治=/=给法治打分

量化法治=/=给法治打分

  豆按:最近参与了一项关于特定城市法治水的平量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以下是对初步思路的一个概括性说明,以期能引起任何有兴趣的朋友的关心和讨论。

 

量化法治不等于给法治打分

王启梁、董皓、李娜

 

  所谓“量化法治”,绝非单纯地“为法治打分”。否则,“量化法治”就很容易仅仅成为一个新闻噱头。所谓的量化,其实是对法治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的分析以及分类化的评价。换句话说,我们评价体系所做的工作,是对涉及“法治”的诸多环节进行主客观结合的评价,从而尽可能科学、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的法治现状,寻找到城市法治建设的长处和短处。
  作为一个量化评价体系,当然涉及到数据的使用和统计。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社会科学中,有“硬数据”和“软数据”的区分。所谓“硬数据”,指的是一些客观的统计数字,例如法律从业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及他们所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再如一定的GDP总量下,经济诉讼的数量和结案率和调解率,又如特定人口总量下,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和破案率等。这些数字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代表整个法治的水平,但它们的综合,就可以从客观层面反映出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所谓“软数据”,是指在严谨的社会科学调查基础上,就法治建设的各项具体问题,对社会各阶层人群进行调查后所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是人们对法治环境的主观性评估。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软数据的统计结果可能各不相同,但它们可以较为迅速地反映出特定社区对法治的关注焦点,从而有利于政府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法治建设的关键点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整体法制体系的进步。
  在获取硬数据和软数据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将法学理论中对法治的普遍要求进行精细地再分类,将抽象的法治理念予以具体化。分类化和具体化,对社会科学而言十分重要,举例而言,我们可能很难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安全感”,因为“安全感”可能涉及工作、家庭、养老、治安、生活等许多方面。但是,我们可以首先对这个人所居住的社区的保安状况进行评估,再了解其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和执行情况,再了解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体状况,等等,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组数据,从而判断出,哪方面是导致“安全感缺失”的主要原因,然后在社会改革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同样的,所谓的法治量化评估体系,实际上就是按照法学理论和国家的法制要求,将抽象的“法治”予以具体化和分类化,对涉及法治的具体方面予以调查和研究,进而建立起一个评估体系,发现哪些领域状况相对比较好,哪些领域在拖法治的后腿甚至阻碍法治的发展。这样的评估结果,可以让我们发现一个城市法治建设的弱项,也可以用强项中的经验来推动弱项的解决,从而有的放矢、高效地促进城市的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