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pan>女权主义</span>

请女性朋友来做一做有关性骚扰的调查!

updated 08/08/2009

  本调查是开放式的小问卷,用于学习研究目的,感谢各位的支持,请积极回复,你的答案也会给其他人带来资讯。

  说明:

1、请各位女性以回复的形式答题(回复样式见题后),男性也可以回复,但请声明自己的性别,因为这个题目是为女性设计的(呵呵我不是说男性不会受到性骚扰,只是本调查针对女性,各位大侠支持一下)。

一个关于李银河的非理性感想

 

  林老师所言甚是。败家女之论,相当的理性和正确。而且文中还提到了“适度理性”和“无谋”,该说的都说了,实在是无懈可击。再辩、再不知林师之忧,那可就真是无“理”取闹了。所以,真心诚意地讲,下面的话绝非反驳,而只是寓于林师如来神掌中的小论点——与其说是写给林师,不如说是借林师宝地写给看客。

还真就不只是那层膜

Loud and Proud!  今天徜徉在网络中,看到胡缠老师严肃地批评一个决定前往拉萨破处的女孩:“在拉萨这样的海拔上,人们吸氧都比较困难,要在这个高度完成破处,对双方体力意志都是个考验,还请三思……此观点本人绝对赞同,并且还准备俗气地依其句法引申之: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人们讲出生殖器三个字都比较困难,要在这个氛围下教导和学习性知识,对各方的意志品质都是个考验,还请三思……。

  比如说我,也一度(不是百度)认为既然大家都是明事理的人,那么只要晓之以理,把处女膜的不重要性说清楚,就算是再有处女情结的人也会动之以情,和万恶的封建道德说拜拜的(虽然其实也不一定关封建什么事,但是反正它被戴了很多年的黑五类的帽子了,所以也就不好意思再委屈下)。可惜几经实践,发现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个教育还得从娃娃抓起,一旦人家已经在某种语境里发育成熟,那么即使她是个女的,你也很难让她放弃伟大的处女膜崇拜。

  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设你对吃屎很厌恶,就如同有些人一听见婚前性行为就觉得很低俗一样,那么即使我能够用简单的逻辑和平实的语言向你解释吃屎有益于身体健康,估计你不但完全不会因为我苦口婆心地论证而去吃屎,而且还会把我迅速地当成一泡屎,至少是敬而远之。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性教育乃至女权运动中遭遇的心理学障碍,以我有限的知识而言,吃屎是不值得提倡的。

  无数经验证明,处女还真就不只是那层膜。遥想20岁以前的我,也一度(不是百度)多少有过那么一点处女情结,例如对某女一直心向往之,但后来得知其业已与人有过一腿,兴趣顿时大为降低。用某顽固坚守处女情结者的话说:你如果知道自己的牙刷被别人用过,即使清洗得很干净了,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尽管从逻辑上讲,这个比喻和安全套回收后制作成口香糖的段子一样荒诞,但说实话,心理学在很多时候还真就是非理性的东西。如果不经历点风浪、不多读几本好书,那么即使你想得通,却也未必就能看得开。

MIT开放式课件·Women's Studies

麻省理工学院女性研究是跨学科的本科专业。它为女性、性别和性征的研究提供了学术框架和广泛社会基础。女性课题研究性别的手段是不同学科的,往往是多学科的。,从而使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和价值的形态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会变量而变化。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如何把性别作为分析的一项内容,而且思考了性别在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体现,从而获得了一系列自我的和学术上的发现。虽然性别在每个课题中都是研究的中心内容,但进行性别研究要注意性别、性征、种族、阶级、宗教、民族及其它的社会范畴之间的联系。不同的课题会侧重研究这些联系的不同方面。

对于那些在性别研究的某些学科领域有造诣,且有意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获取更多知识的教师,本课题也不失为一重要资源。也欢迎对女性研究萌发兴趣的教师加盟。

女性研究专业开设的本科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及其它院系开列的课程。学生可以主修、辅修本专业,还可以申请退出本专业。参与女性研究专业的有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三十多名教员,其中有建筑系、历史系、比较媒体研究系、脑与认知科学系、文学系和政治科学系等。女性研究专业在2002-2003学年开设了22个课目,招收了300多名学生。

MIT Course # Course Title
WMN.412J 女权主义政治思想 Feminist Political Thought, Fall 2000
WMN.421J 亚裔美国人的种族与性别 Race and Gender in Asian America, Fall 2002
WMN.430 文学作品理解: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莎士比亚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Virginia Woolf’s Shakespeare, Spring 2001
WMN.454J 同一性与差异性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Fall 2002
WMN.456J 当代美国家庭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Family, Spring 2004
WMN.457J 性别、权利和世界发展 Gender,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all 2003
WMN.461J 世界妇女之声 International Women’s Voices, Spring 2004
WMN.472 美国音乐舞剧传统:性别与传记文学 Traditions in American Concert Dance: Gender and Autobiography, Spring 2003
WMN.512 大作家:梅尔维尔与莫理森 Major Authors: Melville and Morrison, Fall 2003
WMN.514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女性作家 Medieval Literature: Medieval Women Writers, Spring 2004
WMN.517 美国作家:美国女性作家 American Authors: American Women Authors, Spring 2003
WMN.575J 种族题材写作 Writing About Race, Spring 2003
WMN.607J 美国历史中的性别与法律 Gender and the Law in U.S. History, Spring 2004

强烈支持同性姻合法化

反对歧视,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各位可到白永梅的blog上去签名支持。

我一直都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这里要强调的是,立法中不应出现不必要的差异条款。只需要解释清楚配偶的概念即包括自然性别的异性婚姻,也包括自然性别上的同性婚姻。并且要求婚姻登记机构在婚姻登记中不得歧视同性恋者,然后将相应的一些容易引人误解(为只保护异性婚姻关系)的表述进行修改就行了。

中国的婚姻法体制包袱不重,没有过多的制度上需要同时调整的地方,应该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包容同性婚姻制度的。

 ====================

干脆做个女权主义者吧

 

  三年前,说到“男性女权主义者”,我曾经十分地谨慎。因为当时我认为无论理论是多么地天花乱坠,但男性与女性在动物世界中的竞争关系是天然存在的。后来我明白了,当时的我仅仅属于读懂了种种女权理论的男性,充其量也就只是一名研究(学习)女权主义的男性。但读懂并不等于笃信,即使是笃信也还属于不可知论的范畴,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迷信。而要超越迷信,则一定要想通,或曰开悟——这就是释迦牟尼与和尚的区别——不过如果到了笃信这个层次,就已经可以说自己是“某某主义者”了。

  但,现在的我,还真觉得自己不但不属于迷信性质的女权主义者,而且在关于女权的问题上,有可能已经参透了“指向月亮的手”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为此,我还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汇:“性别无碍”,用以区别“性别平等”的女权主义口号。

  简单地说,“性别平等”是将性别(当然这里指社会性别)作为分配正义的一个重要尺度——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吃辣椒就觉得有辣椒才是好吃的东西,我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吃甜食就认为没加糖就不是食品;你喜欢吃辣椒可以,但也必须让我有机会吃到白糖。

  而所谓“性别无碍”则不一样,它是指性别根本不被作为一个考虑的因素,跟所谓的公平正义根本没关系,——辣椒和白糖都是调料,任何人都可以吃也可以不吃;我可以今天吃白糖明天吃辣椒,不吃白不吃;你也可以完全不吃这两种东西只吃醋,吃了也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