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120个小时的无间地狱

没文化·120个小时的无间地狱

青年受伤苦撑五天辞世调查:多次报警均遭遇推诿  门户网站的“社会新闻”栏目最有意思,除了活色生香的“遮点美女”(除了点什么都不遮)外,还可以看见大堆大堆以名字为噱头的新闻,比如什么女大学生为找工作整容,男大学生三里屯嫖娼被殴,老公情人雇凶杀人,小情人为爱自杀之类的东东。我没文化,旨趣低下,乐于阅读这类东东——尽管阅读后的感觉往往没有标题那么强烈。不过刻薄一点说,即使是这样的新闻,信息量也往往比报纸一版或者嘻嘻TV新闻联播上的那些会议记录大一些。新闻市场实际是在逐步放松的——引进了竞争,为了赚取利润,新闻竞争将会自然而然地走向新闻自由。
  
  闲话少扯,今天让我觉得必须在百忙之中写点什么废话的,正是这样一条社会新闻:《受伤青年苦撑五天辞世》(
  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5/05535457925s.shtml)。这种标题在社会新闻板块中实在是非常嫩,点击它纯粹是偶然,只是我准备下网上厕所前的最后一个下意识动作,网络综合症的一个典型表现。
  
  但当我看完这则新闻及相关报道的时候,用一位评论者的话说:从头皮凉到脚趾!(http://news.sina.com.cn/o/2005-03-26/05585467681s.shtml)而我还从脚趾凉回了头皮——不,那种绝望感就如同膀胱充盈的小腹被一记直拳,太震撼了,太冲击了,我不得不掉头冲入卫生间,痛苦地抽出那皮袍下的小,让几乎失禁变成完全失禁!
  
  我已经不小了,对江湖上的种种怪事也基本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地步——就如同那些看多了重口味A片的人一样,不管什么情节都无动于衷。但,那毕竟,只——是——A——片!再SM,再变态,即使有看上去像禽兽才做的事,或者,或者就算有直接和禽兽做的事,那也还在当事人自愿和可预期的轨道内,当事人和旁观者都对最后的结局充满希望——至少不会绝望——至少,他们还是活生生的禽兽!至少,他们比禽兽不如的行尸走肉们,好得多!
  
  前天在看到一则《丈夫深夜听到呼救声未理会 妻子在隔壁被杀》新闻(http://news.sina.com.cn/s/2005-03-25/06306188562.shtml)的时候,我只觉得这哥们在佛家看来算是有运气的了,他对世界的冷漠和残忍,得到了现世报而不是累计进六道循环的无间地狱。而现在,没文化的我忽然恐怖地发现,这无间地狱不就在当下吗!
  
  沮丧、前所未有地沮丧!
  
  我不知道那名张姓青年是如何度过这120个小时的,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绝望的。我不敢想,因为一想到这里,我的双手就止不住地颤抖——不是因为感叹世风日下,而是因为,我也随时会被摩托车轻轻撞那么一下。过去,没文化的我会自以为是地问:什么导致了这一切?我们的社会机制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甚至还会建议:要处罚这个、要建构那个——我至少还会相信:铁屋子里的呐喊即使无用也好过沉默中死亡。而现在,我不准备再废话了——已经是无间地狱了,你难道还有必要插个花,种个草以防止它“变成”无间地狱吗?
  
  哀,莫大于心死。即使没死,也只希望还有几头禽兽能和我一样,至少感到恐惧,至少。

Donnie
2005年3月25日

摄影/李鸣(图片来源:新浪网)
 

==========================================

豆子说法·链客·今日见闻050321- –

                                      

 

季卫东:中国文明的经验与全球化时代的双向性法制范式转换
http://article1.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8667

"公论衡平"这个词汇说得好。

————————————–
季卫东:网络社会的市场与公正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8376
"计算机网络化社会(Networked society)的关系资本为媒介的交易能力。"
"在中国,人际关系比其他任何社会都更加稠密、更加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社会的网络化程度本来就很高。"

[豆子:]原来以为是讨论网络的市场的,但是似乎有些语焉不详。只是中间说起中产阶级的问题。我昨天晚上和我的朋友四月辉有一场争论,其中是有关中国现在是否有强大的中产阶级以及中国的中产阶级如何前进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是有中产阶级的,当然他们不是典型或者理想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同时我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很强大并主导着中国的运动方向的,进而我认为要讨论的不是怎么"制造"中产阶级,而是中产阶级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的问题。别问我谁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我暂时不愿在想好前说。
————————————–

季卫东:一不小心就"链接"到法庭――从"电视手机"案看信息网络中著作权的分解和扩散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8313

—————————————

王礼仁:私自开设网络帐号并盗用网络服务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7161

[豆子] 文章倒是没什么,只是我搞不懂明明作者是一个人,为什么文中老说"我们认为"呢?还是刑法文章就要这么写?

———————————————–

薄熙来称我国每年新增约2千万中等消费水平者
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1/17225422331s.shtml

[豆子]这个和前面说的中产阶级的事有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