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pan>动物园</span>

豆妈:圆通山的纪念

豆注:我妈今年61岁,看了我的文章后写了下面的东西

圆通山的纪念

父亲在我七岁时调工 作到昆明第十中学教书,我们一家便搬到了昆明大德山脚下的大绿水河1号院居住,大绿水河1号院也叫昆明第十中学南院,为爱国民主人士张用一、张用之捐赠私 产“存真照像馆”旧址,自搬到大绿水河1号院后,我也开始了读小学的历史。小学一年级,我就读于长春路上的长春小学,升至二年级后,因为大绿水河1号院内 的多数教职工子女都在螺峰街的螺峰小学读书,父亲一是因为上学放学时有学伴,二是可以不用横穿街道安全些,就将我转学到了螺峰小学。圆通山距离大绿水河1 号院有15分钟的步程,距离螺峰小学仅7、8分钟的路程,这样,圆通山就成了我们童年闲暇时最方便去的地方。

圆通山在我 儿时的眼里,真是一块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山水,有亭阁,还有石牌坊前要费点力气才可以爬上骑在上面的石头大象和狮子。每到周六下午学校不上课,大绿水河1 号院内的少友或同学就会约着到圆通山去玩耍,有时为了省门票钱,我们会从圆通山脚下的圆通寺顺着一条长长的石台阶爬上去,到了最后一段就捡一条小路走一 段,再悄悄地翻过用红砖砌着的小矮墙,就到圆通山面南的一片乱石坡上。进去后,一种成功的兴奋剌激着我们,大家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我还喜欢圆通山的草 地皮,在那里可以玩“抓骨头”的游戏,2-4个人围坐成一圈,用花布缝制的“小胰子”抛得高高的,涂了色彩的“骨头”在我们的手里尽情翻来翻去,完成 “红、绿、凸、凹”等各种游戏,玩累了就躺在草皮上歇息。圆通山的四方亭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盯看那刷着红漆粗大的柱子和亭子边沿像古代城墙的石围栏,你 会觉得仿佛置身于历史战争故事中,亭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石台,爬到上面和蹲在下面可以玩“抓脚”和“躲猫猫”的游戏,有时在外面玩耍遇到下雨,就会拼命跑到 四方亭去躲雨。

圆通山动物是节假日父母带我们去进行实物教育的一个活基地,这些动物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猴子、大象、老虎 和蟒蛇。猴子是因为它与人类相似,在猴园看猴子的一举一动,犹如看人类自己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一般,天真而执著;大象是因为在读书时老师讲的瞎子摸象的故 事,看到大象时才真正体会到瞎子摸到大象的鼻子、脚、耳朵和肚子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老虎是因为在我潜意识里认为虎是王的象征,它趴在地上和走动起来 都很威风凛凛,还有那斑澜的一身花纹,很好看;圆通山后来引进的蟒蛇却是我最讨厌和惧怕的动物,蟒蛇整天一动不动地躺在一个玻璃房里,还有一个大灯泡通明 透亮地照着它,看着它庞大笨重的身体,我想像它吃掉那些还活着就放进它房里的小鸡是何等的残忍。

圆通山的樱花和海棠花开 了是昆明春天来临的讯号,这种信息会给那时还吃穿不是很丰富、刚渡过寒冷冬天的小孩子一个美丽的希望,当摩肩接踵的观花人走在那灿烂的花树形成的约 100-150米长的花道上时,周围飞舞着纷繁落下的花瓣,淡淡的花香扑入鼻腔,全身沉浸在阳光、春风、花潮、人海的律动里,你会有种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新的一年又来到的憧憬。

圆通山积淀了我们从少年到现在的许许多多成长和欢乐,如果当圆通山要象昆明那些承载过古老历史的建筑一样被拆除或被搬迁,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不再会对昆明这座古城留下多少特殊的记忆,也不再会有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

 

昆明人:法豆的妈妈
2011年4月12日于昆明

没有了动物的自然不自然,没有了圆通的昆明不昆明——致仇和书记的一封信

图:圆通山内的明城墙,昆明最后的城墙。

仇书记,

  看到昆明市政府有意将圆通山动物园搬走的新闻,特地写信给您,请您反对这样的动议,作出不搬走圆通山动物园的决定。原因很简单:这会大幅度降低昆明市民的幸福感,也与您所倡导的“三山一水”规划背道而驰。